生物安全柜是一种在微生物学、生物医学、生物制药等领域广泛使用的负压过滤排风装置,主要用于保护操作人员、实验环境和实验材料免受生物危害物质(如细菌、病毒、毒素等)的污染,同时防止有害生物因子扩散到外界环境中。
生物安全柜的核心功能
1. 人员保护:通过定向气流和高效过滤系统,阻止实验操作中产生的气溶胶(含有微生物的微小颗粒)接触操作人员。
2. 样品保护:避免实验材料被环境中的微生物(如空气中的杂菌)污染,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。
3. 环境保护: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生物因子过滤后再排放,防止其污染实验室或外部环境。
生物安全柜的分类(按防护等级和用途)
根据美国生物安全柜标准(NSF/ANSI 49),生物安全柜主要分为以下 3 类:
1. Ⅰ 级生物安全柜
• 结构特点:仅提供单向气流(从外部流入柜内),气体从操作窗口进入后,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(HEPA)过滤再排出。
• 防护范围:仅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,不保护实验样品(样品可能被外界空气污染)。
• 适用场景:处理低风险生物因子,或用于对样品污染不敏感的操作(如废弃物处理、离心管开封等)。
2. Ⅱ 级生物安全柜(最常用)
• 核心设计:采用 “垂直层流” 和 “HEPA 双重过滤”(进气和排气均过滤),柜内形成负压环境,防止污染物外泄。
• 细分类型:
◦ Ⅱ-A1 型:排气部分循环回柜内,适合处理低至中等风险生物因子(如普通细菌、真菌),不可用于挥发性化学品或放射性物质。
◦ Ⅱ-A2 型:允许少量排气外排,可处理少量挥发性化学品,适用于临床实验室(如病毒培养)。
◦ Ⅱ-B1 型:大部分气体直接外排,适合处理高风险生物因子及少量挥发性化学品。
◦ Ⅱ-B2 型:全排风设计,所有气体经过滤后直接排出,可用于高风险病原体、挥发性化学品或放射性物质操作。
3. Ⅲ 级生物安全柜
• 最高防护等级:完全密闭的负压柜体,操作人员通过 “长臂手套” 进行操作,气体进出均经 HEPA 过滤,且排气需经双重 HEPA 过滤或焚烧处理。
• 适用场景:处理高致病性生物因子(如埃博拉病毒、炭疽杆菌),或需要绝对隔离的实验(如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)。
生物安全柜与超净工作台的区别
对比项
|
生物安全柜
|
超净工作台
|
核心目的
|
保护人员、环境和样品
|
仅保护样品(提供无菌环境)
|
气流方向
|
气体从外部流入,经过滤后排出
|
气体从顶部向下吹,形成正压环境
|
风险防护
|
防止生物因子外泄
|
无防外泄设计,可能污染环境
|
适用场景
|
生物危害实验(如病原体培养)
|
无菌操作(如细胞接种、试剂配制)
|
使用注意事项
1. 操作前需开机运行 10-15 分钟,确保柜内气流稳定。
2. 避免在柜内放置过多物品,以免阻挡气流。
3. 操作时手臂应缓慢进出,减少气流扰动。
4. 定期(每 6-12 个月)检测 HEPA 过滤器效率和负压值,确保过滤效果。
5. 实验结束后,需关闭操作窗口,继续运行 30 分钟以上,彻底净化柜内空气。
生物安全柜是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的 “核心屏障”,其选择需根据实验材料的风险等级、是否涉及化学品等因素确定,正确使用可有效降低生物安全事故风险。